國家與國民界線的內與外:丁連財讀六本書感想


【丁連財讀六本書感想】:國家與國民界線的內與外

近幾個月閱讀多本著作,茲先將主題比較近似(不過在篇幅大小、引用史料多寡、論述細膩粗糙、理論層次高低有差別)的六本並列,與網友分享。詳細感想與意見寫在黏著於書籍封面的便利貼,請有興趣者參閱所附照片。

1.《『日本人』的界線:冲繩、愛奴、台灣、朝鮮,從殖民地支配到復歸運動》(小熊英二著,黃躍進、鄭天恩譯;聯經出版社,2020)。4.5星。

學術功力強大、論述能力極優,把東京政府從明治天皇時代到二次大戰期間,對新納土地在「日本」與「非日本」,以及新附人民在「日本人」與「非日本人」之間如何與為何漂移,解析得非常清楚。這是嶄新視角與高聳制高點的精采日本與東亞近現代史,讀者受益很多;譯文與編輯只有極少部分失誤。

2.《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葛兆光;牛津大學出版社中文部,2014)。4星。

以書名和篇幅而論,屬於『大題小作』;不過,在提出漢族中心與大中國主義之傳統觀點之餘,列舉學術新取徑與史學研究新方法對該觀點的批判與挑戰,還披露中國在「國家」、「民族」、「文化」定義與界說上的掙扎與困境。4星。

3.《歷史中國的內與外:有關『中國』與『周邊』概念的再澄清》(葛兆光;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7)。3星。

前上一本書的後續之作,很用心;但是,全書把時間軸上推史前下達現今,空間軸擴及歷朝所及的最大範圍,必然又是泛泛的『大題小作』。作者有提及宋元明時期的安南,時而『中國』又『非中國』,有搔到主體一點癢處,可惜沒有發揮。作者也提及大清是否是殖民帝國的探討,談及對蒙古、新疆與西藏是中國『內或外』的爭議,可惜也沒有細膩論述。3星。

有志學者或可思索前述小熊英二的取徑,探討漢唐二朝時期朝鮮半島與西域時而『中國』又時而『非中國』的問題;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何種情境與條件下,使維吾爾人與藏人是『中國人』(居住於領土內且受管轄統治),卻又是『非中國人』(未享有與內地人-尤其是漢族-平等對待)的問題。

 4.《我者與他者:中國歷史上的內外分際》(許倬雲;時報出版公司,2009)。3星。

23都一樣,全書把時間軸上推史前下達現今,空間軸擴及歷朝所及的最大範圍,是『大題小作』。不過,本書重點在文化『共同體』與族群可算是特定視角的一本《小中通》。 

5.《華夏論述:一個複雜共同體的變化》(許倬雲;天下文化,2015)。3星。

以題目之大而篇幅之小而言,是『大題小作』;本書主旨就是試圖界定『何為「中國」與何為「中國人」』,基本上是《我者與他者:中國歷史上的內外分際》的延伸,沒有新意。3星。

6.《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葛劍雄;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3星。

選的題目很大,難免限於空泛;作者先界定中國歷史的時間軸與空間軸,提及理想與現實的中國,想像與實際的中國,還有正統與非正統王朝,以及統一與分裂的定義本書重點與前述《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那本書的『疆域』比較有關,以及疆域內政權的分合作者下完定義後進行統計結果中國的分裂年數遠大於統一

不論該結論是否合乎北京當局需求,作者很聰明的在自序寫著:『中共中央委託中宣部、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的「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十周年理論討論會」・・・我將書稿的主要觀點寫成《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奉旨研究寫論文以供開會用盡力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又來一個愛丁堡翻譯研究碩士的劣作《血路盛世》翻譯改錯

末日 災難對人類社會的啓示 史地與宗教翻譯出一些問題

政治專門用語翻譯 丁連財15分鐘政治學常識講義(關鍵詞附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