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8本與越南歷史直接/間接相關的書籍
【丁連財的翻譯與出版研究評論】
丁連財愛讀書、愛研究,讀八本與越南歷史直接/間接相關的書籍,有收穫還有感想與批判和比較。
近來對研究越南有興趣,找了八本直接/間接相關書籍閱讀,希望把筆者對越南的零碎片段印像,藉由深入閱讀與比較,像拼圖一樣拼出越南美麗圖案,像堆積木一樣堆疊出越南漂亮小屋。
筆者對越南原有的印象粗淺,有法國電影《印度支那》、好萊塢電影《越戰獵鹿人》,越戰西貢淪陷、阮文紹總統逃來台灣、海上難民、南海血書,越南古芝地道、順化皇城、會安古城、下龍灣,生菜春捲、煉乳咖啡,斗笠、女子傳統服裝襖黛等等。
親身接觸越南與高棉(柬埔寨)難民的記憶深
筆者對越南難民還有與越南和高棉 (柬埔寨 )兩國有關的戰爭有點體會,主因是1983年第4季曾以志工身分在泰國帕納尼空的難民徙置營 (Phanat Nikhom Camp in Chonburi Province, Thailand) 服務,接觸不少從越南與高棉逃出來的難民。
當時擔任台灣志工團-中國人權協會『中泰難民支援服務團』 (Thai-Chinese Refugee Service , TCRS) 的營地協調員(field coordinator) ,與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HCR)的人員(負責難民營行政) 和泰軍(負責保安) 聯絡協調,還認識一些來自美、加、法、澳、紐、日的國際志工。
另外,早期在媒體任職國際新聞中心時,曾於 1993 年前往高棉,採訪聯合國為結束該國 20 年內戰而舉行的多黨民主選舉。那場內戰與越南有關,越南於1975 年統一後力圖成為印度支那霸主而進軍高棉,親越南的高棉共產黨 (柬埔寨人民黨) + 越南共產黨 vs 親中國的高棉共產黨 (紅高棉) + 親中國與西方的保王黨
+ 親西方的民主自由派,從 1975 打到 1993。
閱讀以下八本書時,與自身經驗有關的部分特別有感覺,腦袋中會產生歷歷在目的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越南歷史》(吳○著,自由僑○出版社,1992)。4星。
作者是土生土長華裔越南人,越漢雙語文具優,職業軍人出身,曾任職越南共和國國防部與越南駐台大使館。退役退休後投入西貢堤岸華僑學校教育,特別喜歡研究越南歷史上諸多內戰以及涉外戰爭,在越南陷共之前就在報紙寫越南歷史連載專欄,1975年移居台灣後著作此書。
此書主要以軍事串聯越南歷史,尤其是對北國(中國)歷朝的抗戰,描述與敘事非常精彩與細膩:北宋太宗與神宗侵越如何大敗;元世祖忽必烈多次發兵增兵攻打越南如何慘輸;明成祖末期與明宣宗初期共50萬大軍鎮壓越南獨立,卻落得多位將領被斬於陣前、棄甲曳兵、統帥落跑、餘兵餘將膝行乞降…。
越南在擊敗大明帝國後,由大臣/軍事策略家/學者/詩人阮薦書寫的千古雄文《平吳大誥》,只有本書列出全文。越南給大明留點面子,以『吳』代『明』。
大明不爽也沒用,大欺小 + 強凌弱 + 眾暴寡的大明有如聖經中的歌利亞,被越南這個大衛擊倒。
請讀者務必找到《平吳大誥》詳讀,包準你多巴胺一直分泌,高潮迭起、興奮不已。
由於作者與越南共和國部分黨政軍高層有私交,在敘事上多有其他書籍沒有的內情,對吳廷琰建設『抗戰村邑』對抗越共、失去民心的三種作為(任人唯親、唯中圻同鄉、唯天主教徒)、被政變推翻殺害,以及隨後的高階將領爭權誤國、越戰末期哪幾位將領投降或自殺殉國,都可歷歷道來。
另外,作者身為華裔,對越南社會的華人各鄉幫會社、華人在越南扮演的角色、越人對華人的感受、越南政府對華人的政策與對中國的態度,都有比其他書籍突出的表現。
本書所附的照片雖然不多卻精采,大多是作者自己拍攝的,即使有些更早期時代的屬於翻拍,也是取自法國殖民時代拍攝安南與交址支那人物/景觀的優質照片,比其他書籍大半使用維基共享圖片好很多。本書特棒的照片包括安南王國水陸象三軍中的象軍、皇帝出巡、文武官員服飾等等。
美中不足的是270頁的皇帝照片圖說失誤,把維新帝誤植為咸宜帝;272頁抗法大臣主將阮文祥兵敗被俘,遭放逐太平洋法屬大溪地 (Tahiti),被誤植為加勒比海的海地 (Haiti)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南史:堅毅不屈的半島之龍》
(鄭○常著,責任編輯陳振○,三○書局,2020)。4星。
作者鄭○常教授專研中越關係史、東南亞史、東南亞華人史、東南亞海洋貿易史、十六至十九世紀的越南基督教政策;後兩項使這本薄薄240頁的越南通史出現其他書籍沒有的亮點:更加遼闊的視野。
a. 作者以專節處理東亞貿易與大航海時代的國際貿易大港會安 ( UNESCO 認證的世界文化遺產) –讀者可以藉以和中國泉州比較。
b. 以大篇幅處理越南阮朝禁教鎖國,對拜天主 vs 祭祖的禮儀之爭敘事細膩–可以藉以和大清帝國康熙皇帝與教廷的交峰做比較,本數連信教的王子與大臣堅拒國王祭祖命令都提及。
c. 阮朝國王禁教、殺教士教民、毀教堂,要求教民以踩踏十字架方式退教免死-可以和日本德川幕府時期的『踏繪』比較。
d. 禁教毀教殺人教引發教民領袖杜世雄自稱『爺蘇大將軍』(越南國史稱基督信仰中的天主教為『花郎道』,稱耶穌為『爺蘇』』) 率領教民抗暴-可以和日本天草四郎帶領的『島原之亂』比較。
本書小瑕疵是187頁把抗法大臣主將阮文祥兵敗被放逐大溪地誤植為海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南史:史記概要》(陳○瑜著,責任編輯徐○,主編王○涵,編輯指導林○昌,台灣商務印書館,2019)。1.5 星。
筆者建議已經閱讀前述兩本書 (吳○著、鄭○常著) 打好越南史基礎者,直接看本書第14章的結論,其他部分可略去。作者於該章以16小節夾敘夾議總結越南歷史,萃取出重點。
譬如:
越南國王對北國 (中國) 稱王 (藩) 而對內稱帝,自主獨立意識強;讀者可以藉以比較高麗王國對大元搖尾乞憐、朝鮮王國對大明大清十分乖順。北國自稱中國 (天下的中心,天朝上國) 是大霸,征伐周邊國家兼併領土,進行開府設官駐軍的殖民統治,或逼迫他國臣服稱藩朝貢。
南國越南也可以是中國,可以當小霸,在強盛時攻伐占婆、扶南、真臘、高棉、琅勃拉邦、萬象、占巴塞、老撾,兼併殖民之或迫使稱臣納貢。
…………………………
本書最大亮點是對越南右派反法獨立運動有扎實研究,與一般偏重敘述左派 (胡志明越南共產黨) 不同;詳述兩派爭奪越南獨立運動主導權過程,並分析右派為何落敗。
筆者不建議讀者藉此書來為越南史打底,但是可以考慮藉以查閱史料。原因如下:
全書有一半的篇幅 (3-8章)幾乎沒有敘事、沒有主題,而是純粹資料的排列。基本的格式是00王(帝) 內政0年0月…,對外關係0年0月…。若王(帝)在位較久而對外關係複雜,會細分對A國0年0月,對B國0年0月…。
有些章節引述的史料多元,也有些章節卻單一。譬如:第七章『南北統一』(253頁到320頁) 幾乎全部引用越南阮朝的官修編年體史書《大南寔錄》。
此書提供12個圖表協助讀者,但編輯可能為了排版問題而任意刪減內容,反而使讀者查閱困難。譬如:409頁的法國駐印度支那歷任總督姓名與在職年分表,居然有半數不見了。
本書有一些直接音譯的字詞,對讀者的閱讀理解造成障礙。譬如:2-3頁的越南54個民族有半數都是音譯 ,3頁5行的Dao 被依英文發音譯成『道』族,正確是『瑤』族;2頁倒數7行的 Muong 被音譯成『孟』族,但在370頁2行又變成『蒙』族,比較通行的漢越詞是『芒』族。
385頁倒數11行的日本
Arisaka 步槍被直接音譯成『阿里沙卡』,那是『有坂銃』—依據發明者『有坂成章』(Arisaka Nariakira) 而命名。
454頁7行的 Khmer Issarak 被音譯成不知所云的『高棉伊沙拉克』,編輯應該查找加註為『獨立高棉』—反法反殖民的高棉獨立運動組織。
法國殖民統治越南到1950左右已經力絀苦撐,尋求美國支援,隨著美國介入節節升高越戰,英語文史料愈來愈多;撰史者難免使用這些資料,但一不小心就可能在轉譯上出差錯。英外語文同一個字詞在不同語境中會有不同的意思,若一直以台灣英文老師教的一對一來思考,會常常出問題。
445頁中間的決議2『在移轉由法國控制的「服務」和權力給越南,以及…後』,這裡services 指three services ,就是「三軍部隊」。
446頁中間的『在法國聯邦內基於平等建立法、越「協會」 (association) ,發展兩國之間合作關係』,association在此不是指一個有形的組織機構,而是一種「連結、結合」的關係。
再者,人名專有名詞若在翻譯時不做筆記而只靠記憶,會出現譯名不同而由一個人變成兩個人。美軍將領 Creighton Abrams 在1968-1972擔任駐越美軍司令,1972年10月起擔任陸軍參謀長,511頁9行譯名『阿布蘭斯』,520頁倒數8行變成『艾布蘭』。
這類一人變兩人、一地變兩地的失誤,是台灣翻譯界與出版界一直反覆出現的問題,遺憾一直沒改善。
以前台灣還有更扯的,就是美國出動一艘航空母艦 USS
Enterprise (CVN-65) ,結果在同一家媒體與同一本書變成兩本:『勇往號』與『企業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島之龍:越南脫離中國追求自由與認同的原動力》(《物語 ヴェトナムの歴史―一億人国家のダイナミズム》,小倉貞男著,中央公論新社,1997;林○翰譯,校訂鄭○恩,責任編輯賴○錡,○旗出版社,2021)。中譯本4星。
日本學者在中國、蒙古、滿洲、朝鮮半島、越南歷史以及『殖民地政策比較學』的研究斐然,常有優異著作問世。這本早在1997年出版的書籍不是學術書,但卻濃縮了一些厚實研究的成果,與前三本比較,書寫與敘事方式明顯不同。
此書主要以人物來串聯越南歷史,可讀性高;在四個斷代分期中找出帶動越南歷史走向的人豪,除了帝王、文臣、武將之外,還有詩人與外國傳教士,有男有女。
不過,作者最厲害的地方是在人物故事中帶出很多的文化面向,來分析解釋越南歷史發展趨勢,凸顯越南的獨特處。
譬如:越南的兩性平權 vs 中國的父權男權至上,印度藉宗教與貿易影響印度支那 vs 中國藉由軍事與政治,越南的『村國』自治 vs 中國的中央集權與編戶齊民,越南主體論派 vs 親中派,儒教集團 vs 佛教與後來基督信仰中的天主教。
作者以相當大的篇幅介紹越南傳統的『村國』自治、越南的國民文學,以及依貿易立國並有印度教建築與藝術的占婆,這都有助了解越南。
占婆後來被併入越南,使生殖崇拜與陽具崇拜更加強烈,生氣蓬勃。越南阮朝 (末代王朝) 恰恰就是甚麼都向中國學習,而搞到思想與體制僵化,生命力弱化,沒有應付世局大變的能力。
越南與中國王朝對照表 (57頁)、越南軍閥南北割據時代的政權關係圖表 (188頁) ,占婆王朝與現存遺跡群分布地圖 (170頁) ,書末約100 位人物的檢索與簡介,都是其他書沒有的。
令筆者比較遺憾的是,中譯本的譯者、校訂、編輯都被儒家的僵化與假道學害了,174頁2行的『林伽』寺院居然沒有加註:lingam/linga 陽具、生殖器。
占婆寺廟拜陽具,神像雕塑的手上也持陽具,陽具愈大則神威愈強,香火愈鼎盛。
再者,作者有引述幾則越南文人的詩 (漢字),但譯者與編輯未查找原文而以白話翻譯,韻味全失。
另外,千古雄文『平吳大誥』乃蓋世奇文,用詞用語精妙、文筆精練,文理、文氣、文韻一路通串到底,只有摘錄而無全文,殊為可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Vietnam,Christopher Goscha,Penguin Books,2016;譚0譯,叢書編輯王0婷,編輯主任陳0華,0經出版社,2018)。原著4.5星,中譯本2星。
這本書又是筆者以前多篇【翻譯與出版研究評論】提及的好書被譯壞的例子,為了表示抗議,讀者最好只透過圖書館借閱而不要購買,而且在閱讀之前先注意筆者指出的問題。
譯者譯作等身超過100本,編輯輯作數百本,應該經驗豐富,具有翻譯與編輯的問題意識與問題解決能力。然而,因為語文能力與知識底蘊不足而頻頻出現差錯。
由於錯誤太多而致一一在此羅列很費時,筆者在閱讀時已經標出並更正,而且拍照存證。有興趣透過這本不佳譯作與特優原著 + 筆者更正來學習語文、翻譯與編輯還有含金量高的知識者,請詳看照片比對! (錯誤部分筆者有拍照存證)
筆者簡述此譯本幾種錯誤類型:
a. 不懂得英外語文一個字詞在不同語境會有不同的意思,譯者遇到example 就反射動作譯為『例子』、『榜樣』,不知道該字還可以用在『以儆效尤』、『以昭炯戒』。
遇到 technically 就反射動作譯為『技術上』、『就技術而言』,不知道該字有『就法律做嚴格解釋而言』、『嚴格來說』的意思。
遇到sympathy就反射動作譯為『同情』,不知道該字還有『支持』、『贊成』的意思。
遇到blessing就反射動作譯為『祝福』,不知道該字還有『認可』、『允許』的意思。
***此中譯本中的『……抓到反抗分子……的兄弟分屍,以為榜樣 ……』;『……在中國國民黨人祝福之下把班底搬進中越邊境……』,就是諸多典型的爛譯。
譯者與編輯好像連中文程度都有問題,譯者進入翻譯界數十年,為何中英外語文程度沒有進步?
b. 對英語文以外的語文無知,又不查找與詢問。常常閱讀英國《經濟學人週刊》與半學術與學術英文期刊者,知道若談論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希臘、土耳其等國事務與議題時,行文會出現以該國語文呈現的關鍵字詞;知道若談日本、韓國、中國、越南事務與議題時,行文會出現以該國語文羅馬拼音呈現的關鍵字詞。那不是英語文,查英語文字詞典麼沒有用。
此書是越南現代史,與法國殖民統治密切相關,一定會有關鍵字詞以法語文呈現,更甭談會有關鍵字以越南國語 (羅馬拼音) 呈現。
此書作者 Christopher Goscha 是入籍美國的加拿大法語省魁北克人,精通英法雙語文,在美國與法國受過高深嚴謹學術訓練;他還花了七年時間住在越南與泰國苦修越南語文和泰國語文,務求自己有能力閱讀以在地語文書寫的歷史文獻。
原著出現以越南語文呈現的越南高地少數民族名稱,譯者與編輯不查找而用音譯,以致出現『滿族』。
原著也出現有關越殖民地是否該成為法國一個 département 的爭議,這涉及殖民地政策上的直接統治或間接統治問題。département 是法語文,是法國行政區劃分的一個級別『省』。譯者亂譯為『部門』,而編輯也是讓它『部門』下去了。
譯者與編輯沒有語文識感,當然不會查找法語文。
c. 譯者譯作上百本,卻沒有養成翻譯專有名詞必須做筆記的習慣,以致於前後不一致的情況一再出現,連翻譯與編輯的基本功都作不到。
100頁的『滿大人路』在218頁變成『官員公路』,那就是漢字的『官道』(Mandarin Road)。法國同一次軍事行動先譯『草地』,後來變成『利亞』。
Khmer Rouge 可以譯成『紅高棉』、『赤棉』、『赤柬』,指的就是1975-1979年的金邊政權,那個惡整搞死自己上百萬人民的共產黨;譯者和編輯應該加註說明,然後擇定統一譯名。
他們不這麼做,以致整個譯本477頁第一段之前出現的 Khmer Rouge 全部是『紅高棉』,而只差3行的同一頁第二段開始之後的,全部是『赤柬』。
這難免令人起疑,是不是資深譯者接案而後轉包他人翻譯?
d. 知識底蘊問題,中文指涉與英文指涉差異問題。東亞各國近現代史共有的主題,是與西方殖民帝國隨影隨行的傳教問題,譯者若沒有相關知識,就會糾纏不清。
原著一再出現 Christianity、Christian、 Catholic、Protestant 字詞,譯者把 Protestant 譯為清教、清教徒是錯的。譯者不懂 Protestant 是針對 Catholic,而 Puritan 是針對 Anglican Church (Church of England) 。
早期台灣學子慣用的梁實秋掛名的劣質英漢字典,就是把 Protestant 誤解為清教徒。
有關 Christianity、Christian、 Catholic、Protestant 字詞翻譯的混亂與誤謬,已故資深優秀認真譯者「鄭明萱」早就立下良好典範,提出解決這些譯名的最好方法。
筆者早先一篇「表揚優秀譯者」的【翻譯與出版研究評論】中,就提參閱她的處理方式。請參閱 Abraham, A Journey to the Heart of Three Faiths 的譯本 23-24 頁的中譯體例說明,就一目瞭然。她對西方宗教翻譯具有問題意識,也具有問題解決能力。
台灣因為對宗教瞭解不足而衍生的錯誤翻譯很多,讀者可以參閱筆者嚴厲批判《沉默》與《人的宗教》(立O出版社)的兩篇專文。
e. 譯本諸多重大錯誤之一,出在提及越南獨立運動領袖訪問印度觀摩考察時的敘述。爭取越南從法國獨立的志士,對甘地與尼赫魯等人領導的 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勢力雄厚,且勇於團結人民對抗大英帝國殖民政府,深感敬佩與羨慕。
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是『印度人國民大會』,是爭取印度獨立的組織,印度獨立後成為『印度人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曾長期執政。譯者多次誤譯為『國會』(國家議會),實在有夠糟糕。
全書還有不少問題,請詳閱八本書寫在一起哪篇長文所附照片。
譯者譯作超過百本,在這第一百『?』本中還有這麼多錯誤與問題,曾購置其翻譯書籍閱讀的消費者蠻可憐的;而經歷數百本書籍編輯工作的責編與編輯主任是否該自我檢討?
台灣譯者、編輯、審定三方人士,在英外語文與知識底蘊兩方面嚴重不足,曝露出翻譯界、出版界、教育界、英外語文教學界、翻譯教學界、學術界的水平太低。
不能再擺爛下去,不可以一直『向下沉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從系統與類型論的視角探索越南文化本色》 (Exploring the Vietnam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TÌM VỀ BẢN SẮC VĂN HÓA VIỆT NAM- Cái nhìn hệ thống - loại hình,陳玉添 Trần Ngọc Thêm著,2004;台灣、越南與中國精熟越漢雙語文阮氏瓊茹等九人分配專精主題合譯,阮玉詩等九人校訂,蔣為文總校訂,編輯阮意雯,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與亞細亞○○傳播社,2019)。中譯本4.5星。
這本書以七章27篇學術型論述解析越南文化,尤其是用文化類型比較來闡明越南與其他文化的異同;可以從頭到尾閱讀全書,也可以找專章解疑。
讀者閱讀《半島之龍:越南脫離中國追求自由與認同的原動力》的『村落共同體』時,就查閱《從系統與類型論的視角探索越南文化本色》的第三章『集體生活的組織文化』之10『農村結構』。
讀儒教與佛教鬥爭時,參閱第六章『與社會相適應的文化』之22『佛教與越南文化』、23『儒教與越南文化』;讀『占婆』時參考第三章之21『與印度交流:占婆文化』、21.2『占婆建築』、21.3『占婆藝術』,與第四章『共同組織與文化:個人生活』之13.1『繁殖信仰』。
讀越南阮朝起初允許法國與西班牙神父傳教、後來卻嚴厲禁教、越南分裂為南北兩國時有約60萬天主教徒南遷、越南共和國吳廷琰總統主政期間黨政軍經高層都是天主教徒時,詳讀第六章25『西方與越南文化』。
筆者目前看到的一個不當翻譯是音譯的『美魯山』,要改成『須彌山』才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法戰爭》(汪衍○著,責任編輯孫○雲,○國青○出版社,2012)。3星。
此書以歷史小說方式詳細陳述清法戰爭 (1884-1885) ,讀來輕鬆。越法與越清雙邊關係、越法清三角關係、諸多幕後外交折衝、各方整軍備戰部署,包括盤據清越邊界山區的太平天國側翼天地會殘軍-劉永福黑旗軍。
然後,述及雙方談判代表與統帥和主將,包括把台灣捲入戰爭的法國海軍艦隊司令孤拔-他後來因為染上霍亂而死於澎湖,也包括唐景崧。
這位唐先生與前述的劉先生都在戰爭中有傑出表現,戰後升官前往台灣任職,但在甲午戰爭大清失敗割台灣後反抗日本接收的乙未戰爭中,雙雙落跑。唐景崧開溜前官職是大清台灣省巡撫布政使、台灣民主國大總統。
當然,各個戰場的戰役(越南北圻、越南沿海、大清東南海岸、台灣)都是小說的主要情節。戰後大清失去越南宗主國權益,而致越南成為法國徹徹底底的殖民地,更是越南史的重大轉折-越南援引大清力量對抗法國的最後一搏失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為什麼會有殖民地?殖民政策如何影響當今全球權力布局?從地理、歷史與社會學角度,綜觀大國如何崛起》 (La colonisation expliquée à tous,Marc Ferro,Editions de Seuil,2016;翁○明譯,責任編輯林○峰,主編林宜○編輯,編輯總監劉○真,○田出版社,2019)。中譯本2星。
此書是法國學者的著作,是僅有約180頁的小品書,讀者設定在一般公民,也可以當成中學公民課的教材/課外讀物。此書先把歐美強權殖民世界史做簡潔摘要,然後探討殖民帶來的種種問題與爭議,正反意見都列,刺激讀者思考。
此書也提及與國際法、國內法、政治學、母國與殖民地權力與利益爭奪分配有關的《殖民地政策學》,比較法國與英、荷、葡、西的殖民地統治方式與目的差別。作者是法國人,對法國殖民與相關政策著力很多,前述第5本書《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提及的『是否讓海外殖民地成為一個département的爭議』,就出現在本書159-160頁。
本書譯者具有法國文學博士學位,可惜知識領域與翻譯經驗侷限於文學,而在部分文字上力有未逮。
54頁8行『法國…把「路易斯安那州」賣給美國』,是台灣譯者翻譯美國史、美國領土開拓史、法國史、拿破崙戰爭史、歐洲國家殖民北美洲史,每譯必錯的長年無知誤解。建議譯者與編輯以後遇到此問題時,要詳實查閱並加註。
拿破崙賣給美國的French Louisiana 西界洛磯山脈、東接密西西比河、北臨五大湖區、南濱墨西哥灣,佔美國現今版圖約20%,譯成「路易斯安那州」差異不只十萬八千里。
160頁3行『塞內加爾與蘇丹聯合起來組成「馬利聯邦」』,又令台灣讀者一頭霧水。塞內加爾面臨大西洋位處西非,蘇丹在東北非,如何連在一起?
殖民帝國時代在美洲有Spanish Columbia ,即後來南美洲獨立國哥倫比亞,另有British Columbia,是現在加拿大的一省;在非洲有British Sudan,位於埃及下方,後來獨立建國蘇丹,2011年分裂成北南蘇丹兩國,另有Soudan Français(French Sudan ),是中西非一大片土地,後來獨立為好幾個國家。
建議譯者與編輯以後遇到此問題時,要詳實查閱並加註。
台灣譯者與編輯的一個惡習是大量仰賴維基百科中文,該百科在原本具有豐富中文資料可查的詞條可靠度與公信力高,但是從英外語文翻譯或摘譯的詞條錯誤很多。
141頁的譯注18就是抄自維基百科中文,建議譯者與編輯改查英文法文版,然後修訂。
147頁譯注3也是抄自維基百科中文,而忽略了重點:親日親德反英的印度獨立運動領袖,加入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