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本與一九一七年俄羅斯革命有關書籍 書介書評與翻譯糾錯改正
【丁連財的翻譯與出版研究論】
兩本與一九一七年俄羅斯革命有關書籍 書介書評與翻譯糾錯改正
《1917 列寧在火車上:載著蘇聯創建者的列車正駛入歷史之中,準備掀起翻轉世界的紅色革命》 ( Lenin on the Train, Catherine Merridale, Allen Lane, 2016;梁○安譯,選書責編張○芳,協力編輯劉○麗,校對劉○綢、張○芳,審定周○舫,貓○鷹書房,2019)
《共產元年 1917:俄國革命與改寫世界歷史的關鍵時刻》 (The Russian Revolution, 1917, Rex A. Wad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hird edition, 2017;○家○譯,譯校○蕭○,責任編輯○鴻○,審定○雪○,廣○出版社,2021)
***丁連財著作《白癡翻譯》印刷紙本已售罄,有需求者請直接向書泉出版公司母公司五南第六編輯室黃副總編輯 chiefed6c@wunan.com.tw 反映,市場需求夠大,出版社才會考慮再刷再版。另外選擇是到GooglePlay 尋找購買電子版。
大時代的故事吸引人,很多著作 (論文與書籍)、電視、電影用來當主題:願景明確、立場堅定、決心剛強且鬥志昂揚的某個領袖與一群人,在波濤洶湧的歷史洪流中,結合各種力量一起改變一個國家、一大片地區或甚至大半個世界。
歐洲 (馬丁路德) 宗教改革如此,英國清教徒革命如此,法國大革命如此,美國獨立戰爭如此,日本德川幕府倒台而明治維新如此,俄羅斯革命更是如此
《1917 列寧在火車上》作者具備學者與作家雙重身分 文筆很好
有料、有物、有理、有序且好讀,附有與1917年大事相關的檔案照片(使讀者有親臨現場感)、地圖、火車路線圖,也有列寧個人的辦公室、住宅、用品圖片。中譯本的翻譯與編輯品質良好,可以挑剔的就是 p.21 的末4行 與 p.267 的末7行的年代誤植。
此書以1917年俄羅斯革命和一次世界大戰的多國角力史實為背景,結合主角列寧生活、性情、言論、思想,以及與列寧有關的政治、軍事、外交、諜報事件,加上一些配角—俄羅斯臨時政府官員、列寧黨員團夥、列寧所鬥爭的黨內黨外人士、幾個國家大使領事、情報員與間諜、德國軍事策略家與軍官,和如同被捲入絞肉機般而被迫面對動盪革命年代的模糊大眾工人、農民、士兵,來書寫大時代的故事。
作者 Catherine Merridale 結合她實際人生中的學者與作家兩個身分,找到「1917 列寧在火車上」 這個敘事視角,以 nonfiction 為主加上一小部份 fiction 的文體風格寫出精采的歷史故事。
本書有學者的洞見加上作家的文筆,描述、敘述、論述的轉換與安插很自然,作者試圖以進入列寧內心世界的方式來逼近1917年的歷史,帶著讀者與列寧一道搭上多趟火車接駁之旅,由瑞士蘇黎世出發,經過德國、瑞典、芬蘭,歷經艱難險阻的八天路程,最後抵達當年俄羅斯首都聖彼得堡 (更名為彼得格勒,蘇聯時代更名列寧格勒,蘇聯瓦解後恢復為聖彼得堡) 。
然後,有如親睹一般,看著列寧大幹一場,歷歷如繪。
有人味、溫度與臨場感
Catherine Merridale 這種帶有人味、溫度與臨場感的歷史寫作,與冷冰冰硬梆梆的學術風格大不相同。二者的寫作方式不同,著重的細節與面向也不同,但都是努力在逼近歷史本真。
她更早的另一本著作(也是附有臨場照片)Ivan's War: Life and Death in the Red Army,1939-1945 (Faber & Faber, 2006) 的主題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戰場(德蘇對戰) ,但重點不在戰爭與大大小小的戰役,而是在人—紅軍士兵。
翻譯與編輯體例和格式值得嘉許與推薦
貓○鷹書房保持優良傳統,出版的半學術與學術書籍,都有譯者與編輯通力合作,附於書末的人名、地名、文獻等專有名詞的分類漢英對照索引。這種做法值得嘉許與推薦,因為可以解決台灣很多出版社中譯本一直出現的問題:
1.專有名詞譯名前後不一致,一條河變兩條(窩瓦河、伏爾加河)、一艘航空母艦變兩艘(勇往號、企業號)、一個國家變兩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一個都市變兩個(墨爾本、新金山) 、一個省變三個(諾瓦思科細亞、新思科細亞、新蘇格蘭)……。
2.台灣譯本比較常見的翻譯與編輯體例是專有名詞首次出現時附括號原文,但是實際上卻混亂;有些專有名詞從頭到尾不附,有些不是首度出現附,而是第二次或第三次或編輯猛然驚覺發現時才附,有些則在不同篇章一直再重複附括號原文。
翻譯與編輯體例格式不一致會干擾讀者,台灣很多譯者、編輯與出版社只圖自己方便,搞出不少 reader unfriendly 的作為。
3.半學術與學術書籍除了註釋、參考書目 (bibliography)、延伸閱讀之外,索引也很重要,有助讀者查閱相關資料。台灣有很多出版社早就不做索引,目的在省時偷工降級成本,但實際上降低了品質。
很糟糕的省時偷工例子 究○出版社「極簡風」的中譯本
《伊斯坦堡三城記》(Istanbul: A Tale of Three Cities,Bettany Hughes, Weidenfeld & Nicholson,2017;○○源譯,主編○○玉,責任編輯○○萩,校對○○萩、○○玉、○○蓉,究○出版社,2017)
這個譯本的翻譯與編輯體例是省時偷工的一種極端,走「極簡風」路線:譯文遇到專有名詞不附括號英外文,書末不做對照索引,而且註釋、參考書目、延伸閱讀通通取消。
省時偷工的極端做法十足 reader unfriendly
讀者有疑惑想查找資料,怎麼辦?你家的事!讀者應該有讀音辨字的能力,自己從音譯中文聯想到英文,然後自己查維基或其它百科;讀者辦不到該怪自己程度差。讀者有興趣進一步研究,怎麼辦?你家的事!讀者不會用 Istanbul 這個關鍵字自己找一堆論文和書籍嗎?我們編輯很辛苦,一切從簡有何不可?何況頁數已經近700頁了!
《共產元年 1917:俄國革命與改寫世界歷史的關鍵時刻》翻譯與編輯有大幅改善空間
這本中譯本的註釋、延伸閱讀、參考書目、1917大事記圖表、地圖都很到位,可惜翻譯與編輯失誤頗多。若出版社有意改進,就必須找出問題癥結。本書的審定○雪○與《1917 列寧在火車上》的審定是同一人,就是被視為俄羅斯史台灣權威的 FJCU 歷史系教授。
審定這頭銜的分量很重,但在台灣翻譯書籍扮演的角色褒貶不一,而且在出版界的明規則與潛規則間游動。有些掛名教授確實既審又定,有些則是不審也不定,只在拿錢扮演門神 (權威加持與嚇阻批評) 。實與虛之間只有教授自己清楚,編輯與出版社不敢過問。
這情況也發生在列出的推薦人 (名人加持) ,有人認真閱讀全書且認為很棒才願意被列入,有人則連看都不看就掛名,接近商業運作的不實廣告。
原著非常優異
《共產元年 1917》是從頭硬到尾的學術著作,敘事與論事札實,有條有理有根據,由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就是認證。
此書讓讀者清楚了解,俄羅斯如何從1905年爭取到少量民主自由的革命,走到1917年二月 (俄羅斯當時的儒略曆二月,公曆是三月) 的資產階級革命,又如何在短短八個月之後就爆發1917年十月 (公曆十一月) 的無產階級革命,而由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一黨專政獨裁。俄羅斯由資產階級革命到無產階級革命之間隔不到一年,中國則間隔三十八年 (1911-1949) 。
本書對俄羅斯國情與政情的漸層變化與驟變急變掌握精準、分析卓越,而且在重大事件因果關係的論述上極有說服力。
難得的既通博又精深的好書
本書涵蓋1917年俄羅斯的所有層面:
政治光譜上從極右、中間偏右、中間偏左到極左的各個政黨與政治陣營的縱橫捭闔和權力鬥爭,二月到十月革命之間臨時政府多次倒閣重組的原因與結果,政權本質由多意識形態多黨合作走向社會主義多黨聯合執政,再一路滑坡到社會主義極左派單一政黨 (布爾什維克) 專政。
一大堆的演說與辯論和選舉與表決,數不盡的各種賦權、維權、爭權、奪權組織與團體,接二連三的遊行、示威、暴動,一再發生的軍人譁變與叛亂。
經濟困頓、民生凋敝,工廠關閉、農地荒廢,食物瀕絕、燃料匱乏,物價上漲、貨幣貶值,以物易物、黑市橫行,偷盜搶劫猖獗、政府警力廢弛、無力維持公安,人民自組武裝衛隊、大動私刑。
工人對資本家、農民對地主、士兵對軍官強力進行階級鬥爭,臨時政府與彼得格勒蘇維埃之間雙元政權 (雙頭馬車卻方向不同) 鬥爭劇烈,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傾向一直拉扯擺動不定。
非俄羅斯本部地區 (芬蘭、烏克蘭、波羅的海三邦、外高加索、中亞突厥斯坦) 接二連三爭取高度自治或甚至獨立;非俄羅斯裔族群(烏克蘭、愛沙尼亞、立陶宛、猶太、韃靼、哥薩克、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強烈争取語言、文化、宗教自主。
政治勢力與主要宗教 (俄羅斯政教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先合作再壓制,婦女堅決要求政治、經濟與社會各層面的兩性平權,藝術風格隨著政情變化起起伏狀…。
諸多同樣以1917年俄國革命為主題的書籍大多偏重政治,Rex A. Wade 這本著作比較能夠完整呈現當年的面貌:豐富、有層次感、立體化,廣度、深度與細膩度兼具,刻劃出俄羅斯當年求生不得也求死不能的悲慘境地–人間地獄。
軍事與外交
除了前述的那些面向之外,本書非常著重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俄羅斯的影響;慘烈的戰爭壓垮了經濟與社會,使原本動盪不安的俄羅斯進一步向下沉淪。政府與人民承受可怕的壓力,為了紓解壓力就必須結束戰爭,但是政局混亂而致無法獲致決議,主戰派與主和派鬥爭不休。
作者對俄羅斯 vs 德國、奧匈、鄂圖曼幾條戰線的軍隊部署與戰況,部隊的編制、番號與軍階、軍銜,以及特定高階軍官,都有詳細敘述。
俄軍一直打敗仗,又因為士兵鬥爭軍官而致指揮體系瓦解,而使局勢更加惡化。臨時政府推動外交,進行「無割地賠款」的和平止戰宣傳攻勢,但是英、法等「協約國」不理會,而「中央國」主力的德國也不接受。
德國意圖促使俄羅斯單獨投降媾和 (必須割地賠款),然後集中兵力於西線打敗英法;臨時政府無法接受,於是有德國協助列寧自瑞士搭火車返國搞垮政府之說。
迷思與真相之一 列寧是德國間諜/同路人
《1917 列寧在火車上》與《共產元年 1917》都談及列寧與德國的關係,也做了澄清。列寧與近三十人團夥返國之行的確受到德國協助,但他不是德國間諜,政治活動資金只有一部份由德國資助,他做出的各種決定也不是德國授意。
列寧認同的是階級而非國家民族,他要俄羅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且希望各國止戰談和,主因是他認定那是一場帝國主義與資本家之間的戰爭,而當砲灰的卻是大半由無產階級組成的軍隊。列寧認為俄羅斯無產階級革命會蔓延到歐洲各國,只要陸續爆發革命,戰爭就會停止。
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的主因是德國爆發1918年十一月反戰革命:(無產階級)海軍士兵譁變拒戰,而且工人加入反政府示威暴亂,進一步佔據德國部分地區;接著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出亡,德法兩國統帥於11月11日簽署停戰協定 (the Armistice of 11 November 1918)。
盡管後來局勢的發展並未使德國出現極左派政權,而德國爆發1918年11月革命的日期也比列寧預期來得晚,但是列寧有關如何止戰的論述算是部分正確。
迷思與真相之二 無產階級革命是猶太人的陰謀
Rex A. Wade 澄清的另外一個迷思就是「一群猶太人搞出無產階級革命」。在233-237頁論及俄羅斯猶太裔的部分,作者列舉在彼得格勒蘇維埃和布爾什維克的猶太裔掌權人物,但說明他們幾乎都是俄羅斯化且世俗化者。
這些人的階級認同與極左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認同,遠遠超過猶太認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托洛斯基,他根本就否認自己的猶太裔身分。作者沒有提及列寧是否是猶太裔,迄今為止有關列寧血緣族裔的研究都沒有定論,唯一可以當成關聯線索的是列寧外祖父「可能」是「改宗俄羅斯正教的猶太裔」,但早有另一派學者認為是「瑞典裔」。
即使列寧外祖父是猶太裔又如何?列寧在語言、文化、宗教上都與猶太人無關。
馬克思是德國猶太裔
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馬克思確實是德國猶太裔,其祖父甚至是猶太教「拉比」;不過,到馬克思父親這一代已經改宗基督新教路德會,馬克思本人則是無神論。
西方反共人士喜愛結合反猶思想,把馬克思、列寧、托洛斯基…打成「猶太陰謀份子」;極端反共的納粹德國希特勒,就是狂熱的反猶主義者。民族歸類很複雜,依照血緣、語言、文化、習俗、宗教來認定,或是根據當事者本人的主觀認同?
讀者若對希特勒與德國人的「猶太恐懼症」與「猶太人大屠殺」有興趣,建議閱讀這本好書:History of an Obsession: German Judeophobia and the Holocaust (Fischer Klaus, Continuum, 2001)
語文程度 知識底蘊 職業道德
《共產元年 1917:俄國革命與改寫世界歷史的關鍵時刻》的版權頁列出○家○譯、譯校○蕭○、責任編輯○鴻○、審定○雪○,列名基本上有兩個功用,即歸功 (credit) 與問責(accountability) 。
但是,在歸功與問責前必須先搞清楚是誰的功與誰的責?版權頁顯示此中譯本的製作工序出現「譯校」這一關,以生產製造過程而言,多一道工序會多耗費時間與人力成本,但相對也會使產品品質更好且更精緻。
然而,這本書沒有達到這個功能。是否譯者交出的原始譯稿錯誤更多,而譯校已經努力降低錯誤?是否原始譯稿錯誤比較少,但因為譯校的語文程度與知識底蘊不足,反而使改錯修正的版本錯誤更多?是否原始譯稿與經過譯校這關後的譯文幾乎沒有差別?
上市版本有不少錯誤、誤植、文意不通,該被問責的是譯者或校譯?兩者都要被究責?責編呢?審定呢?
有家出版社這麼認定責任歸屬
筆者曾經撰文批判一家出版社四本中譯本的翻譯錯誤嚴重與編輯體例混亂。參見以下連結:
1.《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奧斯曼的黃粱夢》(Osman's
Dream: The History of the Ottoman Empire,Caroline
Finkel, Basic Books,2007;鄧○○、徐○○譯,立○出版社,2016)
https://www.blogger.com/blog/post/edit/2884550064586454819/7077897464245259507
2.《人的宗教--人類偉大的宗教傳統》(Religions—Our
Great Wisdom Traditions,Huston Smith,HarperCollins,1991; ○○雲譯,劉○○校訂,立○出版社,1998)
https://www.blogger.com/blog/post/edit/2884550064586454819/3240285932377339842
3.《東方主義》(Orientalism,Edward
Said,Pantheon Books,1978;○○弘、○○燕、○○玲、○○仲、○○惠、○○山譯,編輯曾○○,主編吳○○,譯文校訂OO為、廖OO、O源O,立○出版社,1999)。譯者六人(三位博士、三位碩士)分配章節負責,三位著名大學者大教授把關審校。
https://www.blogger.com/blog/post/edit/2884550064586454819/1442326268541679239
4.《沉默》(遠藤周作,新潮社,1966;林OO譯,立0出版社,2002)
這本以天主教教難為背景的日本歷史小說,由台灣有關日本文學研究的權威林OO教授翻譯,與宗教有關的部分全部譯錯。
https://www.blogger.com/blog/post/edit/2884550064586454819/3897186783088725364
立○出版社只對第一本發表公開「辯駁」文章,非常具體詳細說明編輯的各中工作項目,但絕對不包括譯稿的糾錯改正。
筆者在前述連結文章中批評譯者與編輯都嚴重失職,而且兩者都要負責。出版社該篇辯駁的主旨就是撇清編輯責任,認定譯文的錯誤、拙劣、不通等問題,只能對譯者問責,與編輯和出版社完全無關。
《共產元年 1917:俄國革命與改寫世界歷史的關鍵時刻》翻譯錯誤舉例
譯者是NTU外文系畢業,美國 IUPUI 傳播碩士,曾擔任外文記者兼企劃,目前專職中英翻譯,作品內容以人文領域為主,類型包括書籍、紀錄片、短片、新聞稿等。
此譯者大學部畢業於筆者母校母系(NTU外文),知識底蘊如此貧弱窄淺,並不令人意外。参見筆者一篇批判NTU外文教育品質與內容不佳的文章:
丁連財沒後悔人文社科而且略有所成? 從美國大學生十大後悔主修談起 (有七門屬於人文社科)
此中文版的譯文錯誤 and/or 不通的部分可歸納為幾種類別:
一般英文誤判語境而會錯意,未能掌握一字多義與一詞多指;政治與軍事常識不足,因而出現一連串錯譯;未能破解學術型超複雜文法結構長難句,隨而譯出很長又文意不通的中文;譯者與編輯失查,專有名詞譯名前後不一致。
p.44一至二行:尼古拉和他指定的大臣、立法兩院、杜馬以及國務院之共享權力。(X)
根據1905年革命後俄羅斯制定的國家基本法,立法兩院就是被視為下院的 State Duma (杜馬)與上院的 State Council (國務院) 。原著的句子文法可以看出 State Duma and State Council 是兩院的「同位語」,但譯文卻變成兩院之外的另兩個機構。
另外提醒讀者,1915年俄羅斯的 State Council (國務院)是立法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State Council (國務院) 是類似台灣的「行政院」,美國的 State Department / Department of State (國務院) 是「外交部」,美國的State Secretary/Secretary of State (國務卿) 是「外交部長」,絕對不是總理或行政院長。
p.73七行:建立起一個有利於持續罷工運動的聯合社會主義前線。(X)
社會主義統一戰線 (United Front) (○):統一戰線,簡稱統戰,一種階段性鬥爭奪權的手段;統合各種政黨與政治集會結社力量,並團結可以拉攏的社會各個業界、階層與階級,先幹掉主要敵人,然後逐出統戰夥伴而奪權成為共黨一黨專政。
統一戰線由俄羅斯布爾什維克提出並實踐,蘇聯共黨加大力道推展到其他國家。蘇共傳授予中國共產黨的統戰策略與技術,達到爐火純青地步,使無知又無能的中國國民黨不論文鬥武戰都一敗塗地,一再「轉進」(敗退)到台灣。
p.75末六行:士兵朝群眾頭頂上的空氣射擊。(X) p.266十行:隨意往空中發射武器。(X)
對空鳴槍(○)
p.115八行:瑞士這個協約國政府受彼此敵對的國家圍繞。(X)
常識錯誤,瑞士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國際法上的「武裝中立」(armed neutrality)國。
讀者只看中文就可判定有問題,譯者、譯校、責編、審定都累了嗎?史地常識低落。
p.147五行:認同階級敵人。(X)
誤判單字 identify 在該處語境的意思,「確認」、「識別」、「找出」才對。(○)
pp.149-160 敘述與論述俄羅斯陸軍士兵與海軍水兵針對軍官的鬥爭,提及部隊編制、番號、軍階、職銜。譯者與編輯和審定可能對軍事事務不熟悉,又沒有查找與詢問,出現很多錯譯。
筆者很早就發現,台灣只要是與軍事有關的翻譯,不論是戰爭電影、戰爭紀錄片、戰爭電視劇、戰爭新聞都常常出錯,於是在2011年出版的拙著《白癡翻譯》舉出實例。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2595105
《白癡翻譯》 pp.19-20舉陸軍用語為例:The British 8th Army captured Sicily.
英國第八陸軍佔領西西里(X) ;英國第八軍團佔領西西里(○) 。
pp.174-175舉空軍用語為例:The bomber wing is composed of four groups.
該轟炸機翼由四個團體組成 (X) ;該轟炸機聯隊由四個大隊組成 (○) 。
另外,《終局之戰:鄂圖曼帝國的瓦解,和現代中東的形成》 (The Ottoman Endgame: War, Revolution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1908-1923,Sean McMeekin,Penguin Press,2015;黃○○譯,審定蔡○○,廣○出版社,2021)內文一再出現海軍中隊(squadron) (X) ,也是不正確的翻譯。
《共產元年 1917》軍事用語幾乎全錯
由於《共產元年 1917:俄國革命與改寫世界歷史的關鍵時刻》譯本的軍事用語幾乎全錯,筆者在此做一個整理,供讀者、譯者、編輯、審定參考。
筆者認為寫作、撰述、翻譯、編輯、審定人文與社會學科(尤其是歷史)書籍者,一定要具備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這在先進國家是基本功,而非嚴苛要求。
西方一流學者都是通博又精熟多學科多領域知識的 Renaissance Man,是遨游七海的藍鯨而非缸中魚,是翱翔天際的神鵰而非籠中鳥。台灣幾個知識產業 (出版、翻譯、傳媒、教育、學術)中涉及人文和社會學科的從業人員,必須大幅改善英外語文程度並厚植知識底蘊。
以戰爭史而言,在軍事思維與行動發展出「不(非)對稱戰爭」(asymmetric warfare) 之前,打的是「對稱戰爭」,交戰雙方陣營的士兵與火砲數量要相等或接近。軍隊編制涉及兵力大小與火力強弱,攸關戰局發展與勝負,翻譯錯誤會引發誤解。
《共產元年 1917》p.156二行:在上層級別中(師、軍隊、前線) (X) …。
陸軍編制的 division、army、front,三個就譯錯兩個:師、軍團、方面軍(集團軍)(○) 。
army 這個字若指的是國家的要素之一就是「軍隊」、「部隊」,如果指的是 one of the three or several military services (軍種 ) 則是「陸軍」,如果指的是陸軍的編制單位則是「軍團」。
front 這個字有很多意思,在軍事上,俄羅斯帝國、蘇俄、蘇聯的 front(方面軍) 就是西方的army group (集團軍) 。如果讀者對中國國民黨建軍史有研究,就不會對「方面軍」感到陌生,國民黨北伐部隊的編制就包括「方面軍」。
國民黨黃埔軍校由蘇聯提供軍經協助而成立,國民黨軍隊也由蘇聯軍官訓練組建,其東征與北伐都有蘇聯軍事顧問参與制定戰略,甚至在關鍵戰役由蘇聯的「加倫」將軍直接指揮。
陸軍單位由小至大:squad(班)、platoon(排)、company(連)、battalion(營)、regiment(團)、brigade(旅)、division(師)、corps(軍)、army(軍團)、army group(集團軍)。
在前八個單位加個 commander, 就得出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而 army commander 是軍團司令,army group commander 是集團軍司令。
《共產元年 1917》譯文中的「指揮官」滿天飛,有數十位,其實就是 commander 的翻譯不當。
p.176九行:常規軍。(X)
regular army 正規軍(○) ,conventional weapons常規武器、傳統武器。
p.223七行:「家庭衛隊」(Home Guards)。 (X)
這是芬蘭在俄羅斯局面大亂時爭取獨立的「本土衛隊」、「國土衛隊」(○) ,這支民兵與主張留在俄羅斯版圖並實施共產主義的武裝工人「赤衛隊」(Red Guards)對戰。
如果在政治與軍事上的home 都譯成「家庭」,則英國的Home Ministry (內政部)與日本的Home Ministry (內務省)都變成「家庭部」或「家務部」了。
Red Guards在中國就是「紅衛兵」。
p.249末八行:儲備單位。(X)
reserve units、 reserve force 後備部隊(○) ,相對於現役 (active) 。
p.253末三行:西南戰線和十一軍執行委員會。(X) p.278末五行:並在俄羅斯第十二軍潰逃時蹂躪該城。(X)
西南集團軍(front = army group)和十一軍團 (army) 執行委員會。(○) 第十二軍團。(○)
p.280九行:非俄羅斯種的高加索山地居民組成的所謂「野人部隊」(Savage Division) …。(X)
作者此字詞沒有種族歧視之意,savage在該頁語境指的是兇猛與強悍,建議依其文意與編制人數譯為「悍兵師」。(○)
p.358三行:布爾什維克於十一月十二日將他 (北方集團軍司令切列米索夫將軍) 解雇了。(X)
軍人不是一般職員或雇員,「革職」、「免職」比較通。(○)
p.331四至六行:祖國和革命拯救委員會…祖國和革命救助員會。(X)
同一個組織的專有名詞只差一行就不一樣,譯者與編輯都要加油。
p.369五行:經濟問題促使列寧和布爾什維克採取中央極權和專制的措施…。(X)
中央集權。(○)
政治學用語不能只查一般字詞典,也不能只知道英漢對照字彙而不懂其詳細定義。大家不必成為政治學者,也不用就讀政治系,只要看懂一本政治學導論,牢記關鍵概念(英漢雙語)與關鍵字詞(英漢雙語)的定義,以及實際例子即可。
台灣民眾有政治狂熱卻缺乏政治常識與知識,而致多半只能情緒性(感覺)發言,無法進行理性分析。
centralization(集權)、devolution(權力下放)、decentralization(分權),以國家行政區域的劃分與權限而言,指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權力分配;若以布爾什維克或共黨而言,則是集中化,指權力由黨員、黨代表大會、黨中央委員會、黨中央常務委員會 (政治局),一路往上集中到領導核心 (效忠主義與領袖)。
totalitarianism (極權:列寧、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authoritarianism (威權:蔣介石、蔣經國、朴正熙、馬可仕、蘇哈托、皮諾契特) ,democracy (民主),指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權力關係。
極權者對所有人民、所有階層、所有活動、所有職業、所有事務進行無所不用其極的全面 (total) 高壓控制;威權者不容被統治者質疑或挑戰其政治權威,只在與政治無關的層面賦予人民部分自由;民主體制下被統治者享有憲法賦予的全面與充分自由。
unitary state (單一制國家:法國、紐西蘭、日本) ,federation (聯邦:德國、印度、馬來西亞、加拿大、墨西哥、1789年之後的美國),confederation (邦聯:瑞士、1776至1789年的美國) ,指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 (邦、州、省)不同權力分配形式的國家組織架構。
單一制是中央政府權力很大而地方政府權力小;邦聯是地方政府權力大而中央政府只是類似一個協調委員會;聯邦是中央政府管理全國性的事務 (國防、外交、情報、貨幣、金融等),非屬於全國必須一致的事務則留給邦、州、省自行管理。
presidential government (總統制:美國) , semi-presidential government (半總統制/雙首長制:法國、台灣、韓國) , parliamentary government (議會制/內閣制: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以色列、英國、荷蘭、挪威、瑞典、西班牙、加拿大、澳洲、紐西蘭) ,指行政權與立法權不同關係運作模式下的政府形成與權力行使的制度。
議會制/內閣制:
取得立法權者(國會席次過半的單一政黨或多黨聯盟)就取得行政權而執政,總理/首相與內閣部長本身就是國會議員,必須在國會與在野黨的影子內閣經常辯論。政府任期依各國憲法規定,四年或五年,但是總理/首相可以解散國會,在野黨亦可發動不信任投票而倒閣,而致政府任期縮短。
國會重選之後,回到相同的過程,取得立法權者 (國會席次過半的單一政黨或多黨聯盟) 就取得行政權而執政,總理與部會首長和國會議員都沒有確定任期。
多黨林立且小黨很多的國家,必須藉由政黨協商與權力交易才得以勉強取得國會過半席次,組成聯合政府 (coalition government)。只要有一兩的小黨出走,國會席次就不過半,政府就垮台,政治非常不穩定。
掌握實權的政府首長 (head of government) 是首相或總理,而國家元首 (head of state) 則是僅具有儀禮功用的虛位國王 (英國、荷蘭、挪威、瑞典、西班牙等王國世襲,馬來西亞王國由各土邦蘇丹輪流),或者是虛位總統 (德國、印度、以色列、新加坡等共和國)。這類政府的總統不具有實權,由國會推舉選出,而非人民直選。
總統制:
總統本身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長,沒有總理這個職位。台灣對美國政治最常見的誤解之一就是把國務院誤會為行政院/內閣,那是外交部才對。
總統具有行政權,國會具有立法權,兩者制衡。總統有權提名部會首長與最高法院大法官,但必須經過參議院相關委員會認可並交由參議院院會表決通過。部會首長不在國會院會接受質詢,而是參加國會相關委員會召開的聽證會。
總統與國會議員都有確定任期,美國總統一任四年;聯邦參議院代表各州 (邦),議員一任六年 (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聯邦眾議院代表人民,議員一任二年。
半總統制/雙首長制:
有國家元首(總統),又有政府首長(總理、行政院長),人民選出總統也選出國會。若總統所屬政黨不同於國會席次過半數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總統僅僅保有國防與外交權 (台灣多一個大陸事務與政策權) ,其他權力歸總理與內閣;若總統所屬政黨也掌控國會過半席次,則所有權力歸於總統,總理只是聽命辦事員。
p.381八至九行:讓地方蘇維埃能召回選出的代表。(X)
若用於政治與選舉,recall的意思是「罷免」。(○)
p.400三至四行:羅列臨時政府與革命防衛派的失敗作為的同時,我們也不應該忽視他們的成就,甚至於一九一七年臨時政府與「溫和派」的激進主義。(?)
看得懂這句話嗎?
p.401八至十行:對二月制度完全幻想破滅,且擔憂革命成果付之一炬的城市民眾與士兵的領導要致力於以階級為基礎的目標…。(?)
被英文文法綁死的中文翻譯。
p.401八至十行:如果沒有克倫斯基於二十四日做出的決策,十月革命的開展與結束將與我們所認知的大不相同。就是因為克倫斯基攻擊了布爾什維克黨報,才促使蘇維埃政權於大會召開前宣布,刺激了其支持者,並讓列寧得以一償革命宿願。(?)
宣布甚麼?
英漢翻譯不只英文要很好,中文程度也一樣重要。此譯本的譯者、編輯、審定都未達標準。
***拙著《白癡翻譯》印刷紙本已售罄,有需求者請直接向書泉出版公司母公司五南第六編輯室黃副總編輯 chiefed6c@wunan.com.tw 反映,市場需求夠大,出版社才會考慮再刷再版。另外選擇是到GooglePlay 尋找購買電子版。 丁連財還有四本與英語文學習有關的書籍,在網路書店用丁連財搜尋即可看到。
另有一些翻譯失誤或不當之處未列舉,請參見照片。
留言
張貼留言